欢迎进入mile米乐m6 (中国)官方网站 - IOS通用版|手机app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13594780189

mile米乐寻找平衡点把握合适度——浅谈学校管理工作当中的平衡

发布时间:2023-12-27 01:15:08

  mile米乐平衡是国学管理哲学的核心思想,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学校平衡管理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能力。校长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学校师生,以确保圆满完成学校既定的工作目标。从国学平衡思想看,学校管理不仅是“控制”,更重要的是“指导与激励”。控制就要讲规矩,小合作要放下态度,大合作要放下利益,遵从“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而“激励与指导”要成就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个性,感恩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把握好合适度即是有品德”的道理;要打造幸福的集体,大家互相信任,共同建设和谐的学校大家庭。如此一来,全校师生不但能提高幸福感,更能提高生命质量,这或许就是“控制”与“激励”平衡的精妙所在。当然,任何平衡都是动态的、变化的,就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天体以及微观世界的物质都在不断运动,都在不断寻找新的平衡。学校管理当中,只有不断寻找平衡点,始终把握合适度,才能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常说从严管理、从严治校。我们又说管理人要性化,要讲究人文关怀,提倡建立和谐校园。学校管理的目的在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最终促使学校与个人得到发展。制度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规范化要求,人性化管理是人本管理的艺术化体现。制度管理可以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它有利于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制度化管理中对人性忽视的缺憾的补充。但是,如果过分依赖制度管理,教职工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就会受到制约;如果过分依赖人性化,管理将无章可循。因此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要因时因地制宜,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不割裂又不混淆,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才是最优化的管理。

  曾仕强教授说,中国式管理主张依理应变,凡事依据原则,则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应变,以求合理。校长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事有尺、为人有度,既能守住原则,又能把握分寸,努力做到制度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的平衡。有时要眼观全局,坚持原则,决不动摇;在处理小事时要给别人发展的空间,不斤斤计较,能够灵活变通、改革创新,体现出校长个人的魅力和风格。

  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各有利弊,为实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管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学校文化既是教职工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信念和习惯的体现,也是学校制订制度的依据、处理问题的原则和行动的导向。文化管理就是要在文化理念指导下,培育特色文化,让文化基本精神体现到具体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规范之中,使学校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过程中,变成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学校文化管理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性管理相结合,即是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实施文化管理,以制度管理为基础,可以保证学校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同时,以人性化管理为手段,使教职工能全心全意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聚合“制度”与“人性”两者之力,构建和谐制度,形成民主、开放的团队氛围,这样不但能够提高管理效能,而且能够实现个人价值与工作价值的最大化,满足教职工高层次的需要,最终有利于实现学校的长远发展。

  在文化管理中,校长要懂得放权、善于授权,把权力尽可能多地分解给班子的每一个成员,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到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可以让副职成为“儒家”,中层成为“法家”,教职工成为“墨家”mile米乐,校长自己成为“道家”,走向“顺势而为”的境界。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而且让校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掌握规律、辨识方向,深谋远虑、宏观引领。“管理”两个字,一个是“管”,一个是“理”。既要有限制、约束,也必须有疏通、引导。最好的管理,应该是在“统一”与“差异”、“规范化”与“人性化”中寻求和谐与平衡。

  就目前来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也是没错的。毕竟,前往更高的阶梯,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成绩作为保障。小升初、中考、高考,主要以文化课的成绩为重。因此,学生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但是一个综合发展的学生,一个真正有实力的学生,热爱学习是基础,要做到合理学习,积极参与各项实践劳动,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动手能力。尤其是注重身体素质的提升,这是保证进行各项活动的基础。

  作为一名校长都想把成绩搞好,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没有成绩家长、社会怎么会满意?可我们不能老是盯着成绩,育人更为关键,学生要成绩优秀,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提升人的基本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不论怎样做,最终都要用教育质量来衡量教育效果,而衡量教育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成绩。

  凡事都要全面认识,更要辩证看待。我们都知道评价一个学生只有分数是不够全面的,可是就业招聘会上还是会公然的写明985学校、211院校投报资格。这说明,考试成绩或者考试分数背后一定有一些不可明说但是又很重要的东西:好成绩代表学生卓越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的分数是不能太相信的,小学成绩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小学重要的是理解能力的提升。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学生的理解能力越来越高,经过初中的分化,再到高中的训练,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学起来不但效率高而且比较轻松。所以,成绩好代表了学生卓越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成绩代表学生善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持之以恒的毅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的学生碰到问题会想办法去解决,通过各种手段克服困难,具有不畏任何艰难困苦、奋勇向前、锲而不舍的良好意志品质;有的学生就有了畏难情绪,碰到困难就绕过去。所以,好成绩就代表着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善于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做事坚持不懈的毅力。好成绩代表学生良好的自我规划和诱惑的能力。学习的路上,有太多的诱惑。那些辛辛苦苦如苦行僧一样奋斗到最后的考生,一般都有拒绝诱惑、拼搏奋进的强大能力。好成绩代表学生良好的临场发挥的能力。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需要临机决断的能力;负责一个科研项目,需要苦苦思索后的灵光闪现。高考,是为国家选拔人才,选拔就要分出层次,而命题一定会突出能力、运用、创新和效率等考查点。虽然,我们说选拔人才要多维,不能只看成绩。但是,现实当中很多时候参考最多的恰恰还是成绩。

  我国学校追求升学率,也有其合理性。升学率是检验学校办学水平、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尺度,升学率与学校完成教育目标、与考试测评结果紧密相联,追求升学率是我国现行体制和国情下的必然结果。升学率与学生分数紧紧相联,具有区分学生优劣的选择性功能。各级学校除了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总目标之外,还必须完成好适合各教育层次的具体教育目标。学校合理而非片面追求升学率,无可厚非。升学率越高说明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越好,说明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越好,说明学生学习效率和努力程度越高。由于升学率与分数高低相联系,因此形成了学生、家长、教师和学校都看重分数的倾向。人口问题与教育矛盾是导致追求升学率的根本原因,激烈的考试竞争,客观上加剧并决定了高考的升学竞争性,使得我国高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升学考试。学校教育因为有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影响,学生成绩成为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志。

  对于基层中学来说,最困难、最不容易的工作,就是抓出好成绩。因为,抓出一届好成绩、带出一届好学生,学校要管理有方、凝心聚力,教师要埋头苦干、拼搏奉献,学生要勤奋吃苦、坚韧顽强,大家要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不能害怕吃苦、忽冷忽热、投机取巧甚至半途而废,全体师生勇毅前行、砥砺奋进,经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共同打拼、不懈努力,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目标。目前形势下,检验学校办学成果,刚性指标是育人成效和教学质量。学校必须真抓实干而不弄虚浮夸,出水才看两腿泥,能不能抓出突出的、稳定的好成绩,依然是很重要的检验标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的使命。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成绩、突出智育,更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学习知识,要引导学生认真专注;参加活动,要让学生倾情参与。学校在各个方面搭建合适的平台,让学生在各个场域都有存在感和参与感,让他们学得开心、玩得愉快,收获成长的喜悦。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一定要有意识地适时加以引导,促成学生内悟,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学校教育和老师工作虽然会受到外界指挥棒的影响,但是教育人更应该坚守“尊重规律和以人为本”的内在标准,基于教育教学规律,立足学生身心特点,着眼长远发展,以“道德、专业、科学、智慧”为职业追求,自然就不会因为难以取舍而困惑。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事业发展是关键。在新时代,教育承载着人力资源建设的重任,关键是要解决好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工作的重点是人的发展。学校要持续优化育人环境,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赓续红色血脉,切实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也就是要让人通过教育,不断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努力走向美好、走向成功。教育是慢的艺术,要的就是坚守。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教育就是帮助人守住心灵的宁静。”“别让心灵成为信息的跑马场,种好自己的心田,尽社会的责任。”在数十年的班主任、校长、教育局局长的工作中,魏书生老师从来都是把自己摆在最普通的大众位置,坚守自己对教育教学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坚守自己对民主和科学最真实质朴的理解,坚持把小事做好,把简单的事夯实再夯实,把正确的事拓展再拓展。但愿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能坚守教育常识、坚守教育理想,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从身体到心灵、从情绪到生命都能进入“松、静、匀、乐”的状态,坚守快乐的心理阵地,畅享幸福的教育人生。

  魏书生说:“大多数人民群众认可的常识,大多数师生愿意接受的常识,常常就是符合规律的、科学的人间大道。对这些常识,我们一定要坚守、坚守再坚守,决不动摇。”“搞教育要永远守住平常心”,教育其实是纯朴的、朴素的、朴实的。生活中,我们往往为了“锦上添花”而忘了把锦织好。创新很重要,但常识是基础,应该更重要。

  另外一种常识,是背诵和记忆。研究表明,要想让孩子学好和学会,大脑里必须完成有过程、有成效的思考,这需要满足四个条件: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这个研究,也打破了一些认为背诵和记忆在学习中没有什么用处的误区。在一些大力提倡个性化教育的创新学校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却不见得高,不如许多从体制内转进来的同学。这可能是孩子们在早期基础不够好,也就是在重复性练习和记忆背诵上花的时间不够多。对背诵和记忆的不屑,认为高级思维比事实性知识重要的观点,实际上是错误的。单纯的死记硬背是从不解释出处,不问逻辑,也不管应用;但事实性知识的记忆,有基本的知识,还会解释为什么、怎样做。缜密的思考,需要了解基本事实,而分析推理、批判性思维等思考技能,恰恰是和事实性知识密切联系的。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把创新做成常规就是文化”,科技创新、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mile米乐。在坚守必要的常识的同时,学校管理贵在“创新”,既要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又要对管理予以创新,使制度更加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在修改、完善、创新制度时,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有基本的责任意识和时代意识,要回归教育常识、遵从教育常理,一切从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最高利益出发,这样,制度自然会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在做好常识工作的基础上,校长要勇于创新,成为开拓型继承者。校长不能安于现状,而是要大胆创新,要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创新不是空中楼阁,必须在传承中有所突破;传承不是默守陈规,必须顺应学校的发展。从坚持到创新,管理必须不断进行新陈代谢。

  儒家的中庸之道,包含“保持均衡”、“恰如其分”之意,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修身养性要使自己性情温和,言行举止保持平和中正;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无不及。世上的事也并非总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更广大的是“灰色地带”,关键是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当中的这个平衡,把握做事情的合理的“度”。总之mile米乐,学校管理中,要在一定的时代、一定的环境、一定的条件之下,寻找各项工作的平衡点,把握每种工作的合适度,控制方向,掌握分寸,力争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